史學大家寫給大眾的歷史入門書,一本讀透中國史。
本書分從上古史、中古史、近世史、現代史等四階段,描述中國自上古傳說、民族起源到民國初年的歷史演變及社會變遷,以白話文寫成,從政治、經濟、宗教、文化社會、學術思想、對外交通、革命與武功等多方角度探討,「通貫各時代,周贍各領域」,敘述中國各朝各代重要史事,以呂思勉先生以往著作之論述作為補充。書中穿插作者對史事之不同觀點及考證,萃取其豐富的史學知識及歷史研究,用新方法、新思維整理舊國故,以流暢筆觸帶領讀者了解中國五千年通史。
|
呂思勉(1884 ∼ 1957) 字誠之,江蘇常州人。15歲入縣學,16歲自學古史典籍。早年執教於常州溪山小學堂、常州府中學堂,在多所大中學校任教,並任中華書局,商務印書館編輯。後任上海光華大學教授。1949年後,任華東師範大學教授。做學問注重排比史料,分類札記,長於綜合研究和融會貫通。先生也與錢穆、陳垣、陳寅恪並稱為「現代中國四大史學家之一(嚴耕望語)」 。
在中學教課期間撰寫教科書,先後有《高等小學校用新式歷史教授書》、《高等小學校用新法歷史參考書》、《新學制高級中學教科書 本國史》、《復興高級中學教科書 本國史》、《初中標準教本 本國史》、《高中複習叢書 本國史》、《初級中學適用本國史補充讀本》和《更新初級中學教科書 本國史》等八種,
呂思勉讀書廣博,治學嚴謹,著有《經子解題》《理學綱要》《宋代文學》《先秦學術概論》《中國民族史》《中國制度史》《呂著史學與史籍》《文字學四種》《白話本國史》《呂著中國通史》《先秦史》《秦漢史》《兩晉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呂著中國近代史》等傳世。
|
第一編 上古史 第一章 太古之傳說 第二章 中華民族之建國 第三章 唐虞夏商之政教 第四章 上古之文化與社會 第五章 周之建國及其政教 第六章 春秋與戰國 第七章 周代之社會概況 第八章 春秋戰國之學術思想 第九章 本期結論 第二編 中古史 第十章 秦代之統一與疆土之拓展 第十一章 兩漢之政治概況 第十二章 兩漢疆域之開拓與對外交通 第十三章 兩漢之學術與宗教 第十四章 兩漢之社會概況 第十五章 三國之分裂與晉之統一 第十六章 中華民族之新融合 第十七章 兩晉南北朝之文化與社會 第十八章 隋之統一與唐之繼起 第十九章 隋唐之武功與對外交通 第二十章 隋唐之政治與學術 第二十一章 隋唐之社會與宗教 第二十二章 中國文化之東被 第二十三章 唐之衰亡與五代之紛亂 第二十四章 宋之統一與變法 第二十五章 遼夏金之興起與對宋之關係 第二十六章 宋之學術思想與社會概況 第二十七章 元代之武功 第二十八章 中國文化之西漸 第二十九章 明之內政與外交 第三十章 明之衰亡與奮鬥 第三十一章 中華民族的拓殖 第三十二章 元明之文化與社會狀況 第三十三章 本期結論 第三編 近世史 第三十四章 中西交通之漸盛與西學之輸入 第三十五章 清代之勃興 第三十六章 清初之政治及武功 第三十七章 中華民族之擴大 第三十八章 清初之外交與中葉之政治 第三十九章 鴉片戰爭 第四十章 太平天國 第四十一章 英法聯軍與中俄交涉 第四十二章 中法戰爭和西南藩屬的喪失 第四十三章 中日戰爭與外力之壓迫 第四十四章 維新運動之始末 第四十五章 八國聯軍之役 第四十六章 日俄戰爭與東北移民 第四十七章 清代之政治制度與末年之憲政運動 第四十八章 清代之文化與社會狀況 第四十九章 清代之經濟狀況 第五十章 本期結論 第四編 現代史 第五十一章 孫中山先生與革命運動 第五十二章 辛亥革命與中華民國之成立 第五十三章 民國初年之外交 第五十四章 軍閥政治與內戰 第五十五章 歐戰後之外交 第五十六章 國民革命之經過 第五十七章 國民政府成立後之內政與外交 第五十八章 最近之文化經濟與社會狀況 第五十九章 本期結論 第五編 綜論 第六十章 歷史與人類生活之關係 第六十一章 中華民族之逐漸形成與前途 第六十二章 中國文化之演進及其未來 第六十三章 國際現勢下吾國之地位與復興運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