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涯管理的第一步是:找到你的職涯願景、使命,並且設定目標。然後透過管理的置入,從目標導向來管理你的職涯。因為成功是「達成你所設定的目標」;而幸福是「滿意你所達成的成果」。 1.1 知識導入是必需的 一、這樣一本「職涯管理」武林祕笈的角色扮演 在當前網路手機、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盛行的資訊社會,人們多半使用谷歌(Google)網站、APP應用軟體(application, APP),或生成式訓練好的對話轉換器(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 Chat GPT),瀏覽資料並檢索下載,以及做出行動決策,這已經是APP世代中,人們的生活日常和學習常模。例如:尋找餐廳時,谷歌、Chat GPT一下,餐廳評價和地點一目了然。準備餐點時,谷歌、Chat GPT一下,食譜料理信手拈來。外出旅遊時,谷歌、Chat GPT一下,住宿、飲食、交通和名產,清鬆搞定。谷歌、Chat GPT已經變成萬事通。甚至是碰到專有名詞時,谷歌、維基百科一下,就解釋清楚;碰到不懂的外文,谷歌翻譯一下,翻譯成中文輕而易舉;碰到不解的問題,谷歌、Chat GPT一下,一指就輕鬆獲得解答。在這種情況下,生活上食衣住行育樂的各種瑣事,倚靠谷歌、Chat GPT便可以一指搞定。在特定事情上的疑難雜症,只要Chat GPT詢問,也能夠快速搞定。在生活大小事都能夠靠網路手機解決的情況下,那現代人自然不愛閱讀看書、不愛教室上課、不愛教育受訓,自屬必然。在網路資訊的全面壟罩下,人們照理應該是悠哉游哉,自然是高枕無憂,樂享職涯才是! 但是,為什麼現代人,特別是年輕人,經常感到自己前途茫茫、職涯迷惘呢?甚至是成為「月光族」、「躺平族」呢?而且不管是在台灣、日本、美國或全世界都是一樣呢?我認為是缺少一個職涯管理的大框架,以及缺少當中重要的核心智能,這裡面包含了重要的管理學理和職涯智慧。雖然這些核心智能,看起來很簡單、很平凡且一點也不新鮮,但卻是十分重要,且是不可或缺的。這就是我這一本《職場生涯管理》,武林祕笈的角色、功能和價值所在。 二、資訊社會中的資訊等級 在網路的資訊社會中,人們所接觸到的資料,可以分成資料、資訊、情報、知識、理論等五個等級。說明如下: 1. 資料(data):資料是最原始、粗略,沒有或很少經過他人整理和編譯過的文字、數字、表格、圖畫或影音資料。資料是第一級、最原始、最基礎的文字或數字。資料是個別的、零碎的文案,是用來檢驗事實真相的最終基礎。例如,個人基本資料(個資)、企業基本資料、各級政府資料、國家的氣候、地質、水文和生物變遷資料等。 2. 資訊(information):資訊是經過一般目的而編譯的文字、數字、圖形、表格或影音等文案。資料是第二級的文案,是經過整理後的文案,供社會大眾使用者。資訊是提供民眾生活便利服務的文案,在現實社會中十分常見。例如,公車路線和等候時間、飛機和車船的時刻表和價目表、天氣、颱風和地震動態資訊、新聞報導、股票和債券市場動態、影劇節目內容等。 3. 情報(message):情報是為某種特定用途而刻意編纂的文字、數字、表格、圖畫或影音等文案。情報是第三級的文案,是為發訊者來提供服務的文案,在網路世界中最為常見。例如,公司年報和廣告文宣、企業行銷或財務規劃、投資理財趨勢指南、股匯市走向分析、房地產榮估動向、經濟景氣動向和產業趨勢分析、焦點話題專題報導、民意動向解析等。情報是價值或信念層次的產物,在使用時需要謹慎;情報的使用應該經過專家認證,以確保情報的專業性和公正性,例如,公司財務報表應經過會計師簽證、公司土建藍圖應取得建築師認證和建造執照、企業藥品文宣應經由專業醫師認證等。 4. 知識(knowledge):知識是經過專家學者認證,專業人士實際應用的文案。知識是第四級的文案,是準正確無誤的文案。例如,大學教科書、專題研究計畫報告、經專家推薦的店頭書、專業雜誌、專業學術期刊論文等。知識在網路社會中較為少見,需要仔細辨認尋訪之。 5. 理論(theorem):理論是經過學者專家反覆驗證無誤的文案。理論是第五級、最高等級的文案,是經過科學精神和科學方法,反覆驗證後成立的各項命題(proposition)、假說(hypothesis)、公理(axiom)、演算式(algorithm)、模式(model)、定律(law)、理論(theory)等。例如,社會科學領域的人類需求層級理論、水平溝通模式、比較利益法則、兩因素理論、理性決策模式、期望理論、增強理論、80/20黃金管理法則;以及自然科學領域的牛頓運動定律、波義耳定律、質量不滅定律、熱力學第二定律等。 三、資料文案的使用 在使用文案時,需要盡可能使用較高等級的文案,例如第五級的「理論」和第四級的「知識」。至於第三級的「情報」和第二級的「資訊」則需要慎用,避免被它誤導。這樣才是做好知識管理的看門把關。至於第一級的「資料」素材,則是做為實際的驗證用途。 實際上,世人對於資訊文案的處理態度,大多人是如同網路族的做法。網路族是社會的普羅大眾,他們習慣於手機上網,所使用的文案絕大多數是第二級的「資訊」或第三級的「情報」。因為這些「資訊」和「情報」,太容易隨手可得。所以網路族就會透過谷歌、APP、Chat GPT,來操作「資訊」和「情報」,使他們的日常生活更加的方便和舒適。然而,由於「情報」是專為特定人服務,其正確性有待查證,網路族很容易就被網路情報的「迷因」、「梗圖」或「懶人包」,來帶風向,而被牽引誘惑。網路族十分需要進一步對網路文案的合理性,做解讀和判斷,來過濾「情報」。並試著多加使用第四級「知識」、第五級「理論」等級的文案,好正確的做出決定。 人們可以進一步有效的應用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科技,來提高知識的含金量以實現金頭腦思考。關鍵在於運作知識擷取與整合、自動化推理和分析、模擬專家的思維、學習跨領域整合,並且持續學習。這些AI技巧將有助於人工智慧技術更有效地支持人們,在解決複雜問題和推動知識前進的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這樣一來,便能夠使用「知識」、「理論」來解決職涯和生活問題,便有能力洞察出這項決策為什麼會成功,或是為什麼會失敗的原因。並且在下一次做類似的決定時,不會犯同樣的錯誤,也就是「不二過」。網路族要將經常使用的「資訊」、「情報」,提高知識的含金量,進升到「知識」、「理論」等級,並且運用科學理性思考,力求如同擁有專家學者的解決問題能力,達到金頭腦思考的地步。 因此,你在職場上要實際解決問題時,文案的蒐集和處理十分關鍵。你是否能夠做到兩階段的資料處理品質,這絕對是你在職場工作解決問題、職涯管理成敗的決勝點,說明如下。 1. 階段一:先有效率的使用管理專書中的理論當作鋼筋骨架,利用書本中的知識當作磚塊,充分運用知識和理論等級的文案,找到足夠的立論基礎,以確保你的資料建構基礎和資料處理品質。 2. 階段二:再利用谷歌搜尋、APP、Chat GPT化做水泥,共同來建造房屋,建造屬於你自己的職涯管理大樓。當然,你也可以透過生活情報或智慧格言,來當作房屋的內部裝潢,使你能夠居住的更加舒適,這就是更細緻的部分。 四、管理的角色 在這裡,「管理」(management)一詞,古書上就是:「房舍之下誰當官,方圓百里誰做王」的會意詞。「管」字可以分拆成為「竹」和「官」二字;就是絲竹下之官長,古代的房舍是竹屋,伴隨茅草屋成為房舍,這就是「房舍之下誰當官」;緊接著,「理」字可以分拆成「王」和「里」二字;就是百里地土之君王也。古代以圓周百里作為面積計算的單位,故稱「方圓百里」,此即「方圓百里誰做王」。故管理的起始意涵就是主宰(dominance)和統治(govern)的象徵。更由於「管理者,管束之,使其具有條理也。」管理指管制和約束周遭的人和事物,目的在於使之條理分明、井然有序,發揮出應有的功能。 基本上,「管理」是美好職涯的基石,故需要妥善設定目標、妥善管理時間、妥善管理壓力,將工作之餘的時間經營家庭、健康和服務社會,用心去生產愛情、生產健康、生產服務社會,就能夠發揮你在這個世上的應有功能。當然,更需要妥善管理上班時間,經營工作和事業,創造高生產力,絕不輕言加班,才能夠確保有效運作其它三個面向(家庭、健康和服務社會),這是維繫管理和生活平衡的重要法則。而為求有效的管理,首先必須設定目標,這時管理上的目標導向和目標管理便可以派上用場。 1.2 目標導向的職涯人生 人生就像是一條彎彎的河流,從嬰孩時期奔流到老年,直到死亡。這一條人生河流會流經每一個職涯階段,會流過不同的事件,遇見不同的人事物。在這個時候,我們可以選擇留下(流入),也可以選擇跳過(流出),這是上帝給每一個人的自由意志。而當我們選擇流入時,便開始和這個人或這個事件開始對話,經歷中間的酸甜苦辣,這就是我們人生職涯中的生命故事。 你我都有生命故事,這些生命故事便構成你自己的人生刻痕,也塑造出現在的你。讓我們透過揭開這些生命故事,成就這一本《職場生涯管理》所要探討的主題。 首先,在人生職涯的每一段旅程當中,都一定會有一些叉路,這會使你需要去做決定,甚至是不容易做出決定。在這個時候,若是有一個路標,這就會像是在天空中的太陽、月亮或星星,也像是地上的山脈或河川。這樣就會使你得到指引,不會迷路。在這種情況下,若是你能夠訂出一些你自己的職涯目標,這就更像是在你的職涯旅途中,設下一道清楚的路標。它可以指引你的行走方向,不會讓你在上一週向東走、這一週向西走、下一週向南走、後來又向北走。團團轉以後仍然留在原地,白白浪費了許多的時間。因此,管理職涯需要先做好目標設定。 例如,當你大學畢業後面對台灣社會,大學生的平均薪資只有28K-30K的水平,在30歲以前,你就需要進行「目標管理」,來滿足你在工作目標和家庭婚姻目標上追尋,做成目標導向的職涯人生。 在目標管理中,你需要先有屬於你自己的願景、使命和目標。這是符合管理學者史坦納(Steiner)所提出的願景暨使命規劃模式,說明如下: 一、願景 「願景」(vision)是一種你想要去實現的「理想」,甚至是「夢想」。願景或稱做「視野」,是在我們的腦海中,「預先想像、看到未來的光景」。願景是你的心智才幹的高品質展現,它代表著你的夢想、盼望、期望、願望和標竿的聚焦和再升級。當然,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會有清晰願景。願景通常可以從你自己的「心願」、「希望」中,去發想和孕育。 例如,我在小時候,就希望長大能夠成為一位老師。回想在小學二、三年級的時候,家住在台中,爸爸是高中英語老師。晚上在家裡常常開設英語家教班,也就是所謂的課後輔導班。我是個小小助教,經常要幫忙擦黑板、發講義。雖然到小學四年級,家搬到台北,爸爸也不再擔任老師。但是,曾幾何時,想要成為一位老師的種子,就已經在我的小小心田裡,悄悄發芽、成長著。當然,這還說不上是我的「願景」,但是,卻算是我的一個小小「心願」。 二、使命 「使命」(mission)是完成和落實你夢想的方式,使命可以看做是你這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的目的(purpose)。是你經年累月的長期間內,所持守努力的方向,直到願景完全實現為止。管理學之父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說:「使命是管理活動的開始,使命必然是居首。」這告訴我們,你要將自己的生命願景,轉換成為可以努力執行的方向,並且使它能夠有效的管理,這是職涯管理的第一步。因為:沒有使命(異象),人就必然放肆。
使命是管理活動的開始,使命必然是居首。
例如,在大學時我就讀國立政治大學統計學系。在大學一年級時,由於熱衷參加社團,加上兼家教打工。同時輕忽了統計學系需要大量溫書、做練習題,來練習數學能力的本質。使得大學成績一落千丈,大二下學期時有四們學科(高等統計學、線性代數、會計學、英語聽講實習)被當,被二一了,必需退學去當兵。後來英聽課老師憐憫我,讓我改成績為及格,使我逃過退學、當兵的厄運。然而,我大三和大四的成績仍然淒慘沒有起色。在大學學業成績慘不忍睹的情況下,小時候想要擔任老師的願景,早就已經變得模糊而完全看不清,更別說教書、作育英才的使命了。 再如,大一時我參加國醫社並且在大三時擔任副社長。那時國醫社有一個傳統,就是擔任正、副社長的人,後來都會成為一位中醫師。在大學四年級上學期快要結束的時候,我詢問了教我線性代數的老師:「我將來想要做一個中醫師,你以為呢?」我記得那時的線性代數老師非常慈祥,他看了看我,笑著對我說:「你不太像是一個中醫師,因為你缺少一點江湖味道。你倒是比較像是一位中醫學老師,因為你對我講解中醫,講得頭頭是道」。這句話重重的敲擊我的內心,重新點燃起我擔任老師的心願。雖然後來我因為膽子太小,沒有勇氣去台中投考中國醫藥學院中醫學研究所,改而去投考跟統計學系比較相關的經濟學研究所。後來幸運錄取東吳大學經濟研究所碩士班,這使我朝向成為一位教師的夢想和願景,有機會向前邁進了一小步。
又,願景和使命是充滿了高度內在驅力的「熱情」色彩,這和職涯發展的成效密切相關(詳第六章第一節)。這裡先從具體的目標來說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