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老莊哲學玄理及其落實在生活的精神風貌,引導讀者銜接竹林七賢精神,成為有本有源、有創新的哲學新風貌。
「竹林七賢」及「魏晉玄學」常被稱為「新道家」,究其理源,應上溯於先秦的原始道家──老莊哲學。 本書筆調既莊亦雅,內容多元而豐富,以老莊哲學為理源,竹林七賢為視域,涵蓋竹林玄學的時代特色、七賢的生命氣質、名教與自然之衝突、玄學的論辯方法、對儒家經學之繼承與批判、竹林玄學與《易》、《老》、《莊》三玄之交涉、生死安頓智慧、美學、養生論及七賢間的情誼感通和飲酒風采,是一本對竹林玄學系統化紹述之絕佳專著。
|
曾春海 輔仁大學哲學博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後研究
經 歷 政治大學哲學系教授、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系主任
現 任 中國文化大學哲學所、輔仁大學哲學所及東吳大學哲學系兼任教授
著 作 《先秦哲學史》、《兩漢魏晉哲學史》、《竹林七賢的玄理與生命情調》、《中國近當代哲學史》、《中國哲學史綱》、《朱熹哲學論叢》、《朱熹易學析論》、《易經哲學原理》、《易經哲學的宇宙與人生》、《儒家的淑世哲學──治道與治術》;主編《中國哲學概論》等
|
自序
第一章 老子的哲學與政治、人生智慧 第一節 道與德:萬物的生成和變動的規律 第二節 道法「三玄」、「三寶」,知足常樂的人生智慧——至德之人 第三節 善行無轍跡,以百姓心為心的道化政治
第二章 獨與天地精神相往來的莊子人生智慧 第一節 莊子對老子的繼承與發展 第二節 莊子的形上學 第三節 〈齊物論〉寓言中的哲理 第四節 〈逍遙遊〉的宇宙與人生(一) 第五節 〈逍遙遊〉的宇宙與人生(二):無用之用,是為大用的新價值觀 第六節 〈養生主〉:以「神」導「形」,養生避害,全真保性 第七節 以「虛靜心」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的〈人間世〉 第八節 論述天性滿全於內而不役於外物的〈德充符〉 第九節 以大道為宗主而師法的〈大宗師〉 第十節 〈應帝王〉:無為之治的道化政治 第十一節 〈田子方〉「得至美而遊乎至樂」的美學
第三章 竹林玄學的時代困境與個體意識之覺醒 第一節 時代的困境 第二節 氣化萬殊的宇宙觀與個體意識的覺醒 第三節 竹林七賢的生命才情與人格美
第四章 竹林玄學的論辯方法——以嵇康為範例 第一節 魏晉的談風、論辯方式及論題 第二節 嵇康的求知方法 第三節 嵇康的論辯方法
第五章 從規範倫理與德行倫理省察魏晉名教危機 第一節 形塑於東漢白虎通會議後的道德禮法 第二節 名教的倫理規範性質及其危機 第三節 由德行倫理檢視嵇、阮的品德 第四節 從德行倫理檢視名教外鑠性的規範倫理 第五節 從規範倫理省察出於自然的名教
第六章 越名教與任情性之自然 第一節 自然生成論 第二節 自然人性論 第三節 阮籍的「禮豈為我輩設耶?」 第四節 嵇、阮自然觀的理源及所賦予的涵義 第五節 嵇康的人性觀及「越名教任自然」
第七章 對儒家經學的繼承和批判 第一節 漢魏之際的經學流變脈絡 第二節 阮籍對儒學之繼承及對儒學異化之批判 第三節 嵇康對儒學之繼承及對儒學異化之批判 第四節 向秀的儒學思想
第八章 竹林玄學與道家、道教 第一節 阮籍、嵇康和山濤的老子思想 第二節 竹林七賢活化莊子的生命情調——莊學的人生理想與實踐 第三節 嵇康、阮籍的道教思想及現代意義
第九章 《易》學思想 第一節 阮籍〈通易論〉的易學觀及其政治人格類型說 第二節 嵇康兼綜《易》、《莊》的處世智慧
第十章 生死的安頓智慧 第一節 析論阮籍的生死價值觀 第二節 嵇康對生死的安頓智慧 第三節 嵇康面對死亡威脅的態度
第十一章 山水審美的情懷 第一節 山水與人文情懷之相互關係 第二節 阮籍的山水情懷 第三節 嵇康的山水美感與心靈的洗滌
第十二章 竹林七賢與酒 第一節 魏晉之際文士的飲酒風尚及美學涵義 第二節 阮籍的酒品 第三節 嵇康的酒品 第四節 劉伶的〈酒德頌〉 第五節 阮咸、向秀、山濤與王戎的酒品 第六節 結語
第十三章 七賢間的情誼 第一節 阮籍與阮咸、王戎、劉伶之情誼互動 第二節 阮籍與嵇康之交往情誼 第三節 嵇康與山濤 第四節 嵇康與向秀
第十四章 音樂中和之美的享受 第一節 阮籍的〈樂論〉 第二節 嵇康的〈琴賦〉與〈聲無哀樂論〉
第十五章 養生論 第一節 嵇康論養生之五難 第二節 嵇康、阮籍論精氣神兼備的養生法 第三節 酒與音樂在阮籍、嵇康的養生論中的地位和意義 第四節 向秀儒家取向之養生論 第五節 阮籍、嵇康和向秀養生論對當代生態倫理之意義
參考書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