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給所有人的自由經濟學教科書。 ☉評論集體主義的缺失及市場經濟的不足,揭示經濟制度新路線。
洛卜克為二戰後德國經濟復興的重要人物,其對集體主義的批判,在政府對經濟干預比比皆是的現代,仍意義非凡,發人深省。 《自由社會的經濟學》出版於1937年國社(納粹)黨統治時期,歷經多國語言譯本流通、躲過重重嚴密偵查考驗,得以流傳至今。書中內容揭示構成經濟學完整有序的所有複雜關係,並深入分析集體主義的缺失以及市場經濟的不足,進而提出解方——第三條路。本版特別收錄新章節〈凱因斯主義的影響〉與〈德國在非通貨膨脹市場經濟的試驗〉,更加完整呈現洛卜克的經濟思維。
→特別收錄吳惠林(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三研究所特約研究員)專文導讀。
|
※審定者簡介
吳惠林 臺灣大學經濟系博士,美國芝加哥大學經濟系訪問研究,現任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三研究所特約研究員。曾任職經建會專員、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淡江大學/逢甲大學/輔仁大學/長庚大學/世新大學/臺北科技大學/臺灣大學兼任副教授及教授。專長為經濟學、勞動經濟學、經濟發展。 著有《諾貝爾經濟學家的故事》、《經濟學的天空》、《經濟的幸福力:新人生經濟學》、《生活中的經濟學》、《飛越黑板經濟學》、《寇斯》、《亞當.史密斯》、《弗利曼:自由經濟守護者》、《洛克斐勒》、《海耶克:揭穿社會主義真相的一代經濟學大儒》等。另有學術文章專論一百多種,時事評論散見各大報章雜誌。
|
威廉.洛卜克(Wilhelm Röpke, 1899∼1966) 自由經濟學者。受到奧地利學派學者路德維希.馮.米塞斯的啟發,反對極權主義、集體主義,崇尚自由經濟、市場經濟制度,其思想影響二戰後德國社會市場經濟發展。
|
※譯者簡介
葉淑貞 編譯
葉淑貞 臺灣大學經濟研究所碩士、美國匹茲堡大學經濟學博士,現任臺灣大學經濟學系兼任教授,專攻臺灣經濟史、農業經濟學及經濟發展史。 著有論文三十多篇,分別發表於《經濟論文叢刊》、《臺灣史研究》、《臺灣銀行季刊》等期刊;著書五本,分別是2021年臺大出版中心出版之《臺灣農家經濟史之重新詮釋(增訂版)》;2014年臺大出版中心出版之《臺灣農家經濟史之重新詮釋》;2013年遠流出版社出版之《臺灣日治時代的租佃制度》;1995年與吳聰敏、劉鶯釧合著之《日本時代台灣經濟統計文獻目錄》,隨後又於2004年與吳聰敏、古慧雯共同修訂,重新出版;2021年五南出版之馬夏爾《經濟學原理》上下冊中譯本。
|
回歸市場經濟—導讀洛卜克《自由社會的經濟學》 中譯本譯者序 英譯本譯者序 原著作者序
第一章 問 題 第1節 有序的無政府狀態 第2節 經濟學其他的謎 第3節 邊際效用 第4節 選擇與限制:經濟學的本質 第二章 經濟學的基礎 第1節 從商之道:以道德為基礎 第2節 成本是什麼? 第3節 經濟的均衡:一些可能的制度 第三章 分工的結構 第1節 分工的意義 第2節 社會分工與貨幣的角色 第3節 細緻分工的必要條件 第4節 分工和人口數(人口的問題) 第5節 分工的危險與極限 第四章 貨幣與信用 第1節 貨幣為何物? 第2節 從牲畜到銀行券 第3節 貨幣與銀行體系 第4節 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 第5節 貨幣的購買力及其衡量方法 第五章 財貨的世界和生產的流量 第1節 社會的產出與國民所得 第2節 生產的本質 第3節 整體的經濟過程 第4節 生產要素 第5節 生產要素的結合 第六章 市場與價格 第1節 自由價格使市場供需相等 第2節 供需彈性 第3節 價格及成本 第4節 獨 占 第5節 價格的相互關係 第6節 對外貿易與國際價格的形成 第七章 富與窮 第1節 所得分配 第2節 所得分配—價格形成的一個問題 第3節 是否應該廢除利息和地租? 第4節 改變所得分配 第八章 經濟均衡的擾亂 第1節 擾亂的來源 第2節 穩定政策 第3節 凱因斯主義的影響 第九章 經濟結構;經濟學與世界危機 第1節 我們這個經濟制度的結構和機制 第2節 集體主義的特點 第3節 德國在非通貨膨脹市場經濟的試驗 第4節 第三條路
威廉.洛卜克年表 名詞索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