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原來這麼有趣:顛覆傳統教學的18堂心理學課 (本書只限台灣地區銷售)
作  者╱
劉雪
出版社別╱
五南
書  系╱
博雅文庫
出版日期╱
2024/12/01   (1版 1刷)
  
即日起五南舊官網僅提供書籍查詢,如欲購書,請至五南新官網 https://www.wunan.com.tw/
I  S  B  N ╱
978-626-393-795-6
書  號╱
RM4D
頁  數╱
244
開  數╱
20K
定  價╱
380 (特價 300)

若無法觀看影片請連結此網址
※推薦文
推薦序--心理   對話   智慧
     當龔風光先生把《心理學原來這麼有趣:顛覆傳統教學的18堂心理課》書稿放在我的面前時,我只覺得眼前一亮。坐在身旁的兩位心理學專業的年輕人看完書稿後竟然也喊了出來,「原來,心理學理論可以寫得這麼獨特,這麼有趣!」
二十多年前,出於對人類精神世界的好奇,更確切地說,出於想要解讀自己內心世界的願望,我從醫科大學一畢業,就轉讀醫學心理專業研究生。但坐在名校的心理系課堂,讀著大師級老師推薦的心理學專著,卻失望地發現,每個心理學大師的理論都獨樹一幟,各領風騷,要想從中找到解決自己當下人生困局的錦囊妙計,那簡直就是痴心妄想!
     也難怪,每位心理學家提出的理論,都在很大程度上依照那個時代的各自的人生軌跡,宣稱自己所相信的、在某一方面的哲學主張。德國萊比錫實驗室作為現代心理學的誕生地,給心理學打上了實驗科學的深刻烙印。弔詭的是,當特定時代、特定文化的個人主張遇到全球化、多元化、網路世界的社會現實,實驗室裡得出的精確結論遇到生命無常、心量無限的生命現實,難免顯得隔靴搔癢、隔山打牛。
     二十多年過去了,「心理」藉由多種途徑,已成為中國社會公眾口中的高頻詞。心理系,也不再只是名校才有的專利。可是,大多數心理學理論教科書中晦澀難懂、遠離生活的枯燥詞彙,以及編著者替古人說話的獨白,仍讓普羅大眾望而卻步,仿佛心理學經典理論與理解當下的生活少有關係。
     閣下手中這本《心理學原來這麼有趣:顛覆傳統教學的18堂心理課》,用創意打破心理學教科書的歷史僵局,歸還讀者與心理學經典理論直接對話的權利。作者劉雪運用文學手法,虛擬了一個午夜上課的神祕課堂,並在21世紀第二個十年的中國社會生活場景中拉開序幕。作者利用穿越時空的手法,邀請18位現代心理學大師逐一走進課堂,討論與現代中國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18個話題——欲望、心靈、記憶、錯誤、學習、性格、民主與專制、自我、謊言、人格、猶豫與決策、對與不對、自卑、氣質、自由意志、盲從、情緒、智力和愛情。
     「神祕課堂」一改「我說你聽」、「為分數和文憑而學」的傳統教學方式,針對社會現實生活,突出「對話」和「連結」。讓古人與今人穿越歷史對話,讓長者與幼者跨越年齡對話,讓不同職業者超越階層對話,儘管缺乏兩性之間跨性別的對話。於是,「理論」開始走下個人主張的聖壇,孵化出芸芸眾生豐富、實用的生活智慧。大師,不再是供人崇拜的偶像,而是在對話中與聽眾連結,回歸到有血有肉的生靈。在對話和連結中,臺上、臺下互為講者,也互為聽者。於是,心理學經典理論不再是教科書中的心理食譜,而是在對話中生成的多樣化生活智慧。
     龔風光先生還特別創意地邀請我在本書內文加入即興評論,希望進一步拓展讀者與本書的對話和連結,昇華讀者的生活智慧。是否做到,不得而知。不過,我可以肯定的是,如果閣下也在書上留下自己當下的即興評論,一定會培育出更多的智慧。這,正是本書的目的。
龍廸
※審定者簡介
龍廸
龍迪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心理健康重點實驗室教授、保護兒童及家庭研究服務中心主任。中國醫科大學醫學學士、神經心理學碩士,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哲學博士。中國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首批註冊督導師/危機干預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心理治療與諮詢專業委員會委員。

劉雪
畢業於河南某師範學院心理學專業,現任職於某傳媒機構。平時閱讀廣泛,常有心理學方面的小文見諸報端。

推薦序--心理   對話   智慧
前言
第一堂課 佛洛伊德老師主講「欲望」
第二堂課 榮格老師主講「心靈」
第三堂課 艾賓浩斯老師主講「記憶」
第四堂課 桑代克老師主講「錯誤」
第五堂課 皮亞傑老師主講「學習」
第六堂課 馬斯洛老師主講「性格」
第七堂課 勒溫老師主講「民主與專制」
第八堂課 羅傑斯老師主講「自我」
第九堂課 費斯汀格老師主講「謊言」
第十堂課 奧爾波特老師主講「人格」
第十一堂課 特沃斯基老師主講「猶豫與決策」
第十二堂課 柯爾伯格老師主講「對與不對」
第十三堂課 阿德勒老師主講「自卑」
第十四堂課 凱根老師主講「氣質」
第十五堂課 詹姆斯老師主講「自由意志」
第十六堂課 賈尼斯老師主講「盲從」
第十七堂課 沙赫特老師主講「情緒」
第十八堂課 史坦伯格老師主講「智力和愛情」

人壽保險業務的
入門與命脈:人
壽保險推銷循環
十步
50則非知不可
的企業管理實務
最新知識
巷子口經濟學
50則會計主管
非知不可的實務
經驗傳承
美學原來這麼有
趣:顛覆傳統教
學的18堂美學
課 (限中國大
陸以外地區銷售
)
哲學原來這麼有
趣:顛覆傳統教
學的18堂哲學
課 (限中國大
陸以外地區銷售
)




第一堂課 佛洛伊德老師主講「欲望」

為什麼無法控制自己?討厭那樣卻還是那樣做⋯⋯

西格蒙德.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 1856-1939)
奧地利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派的創始人,猶太人。受沙可的影響,他從一名神經學家轉變成一名精神病理學家,從對身體的研究轉向了對心理的研究。他認為,被壓抑的欲望絕大部分是屬於性的,性的擾亂是精神病的根本原因。他的精神分析理論對心理學、教育學、哲學、人類學、文學、藝術倫理學等領域都有影響。

現在是淩晨1點鐘,樓下的馬路寂靜無聲,沒有車輛的汽笛聲,也沒有
路人的喧鬧聲。我特意在樓下等著陸續趕來上課的人,因為今天是第一天開
課,我擔心會有人找不到地方而迷路!
一個,兩個,三個⋯⋯差不多都到齊了,咦?不對!退休老人、家庭主
婦還有上班族都進去了,還有一位大學生沒到呢。
「不好意思,您是在等我嗎?我是一名在校大學生,叫魯。」
「嗯,你是最後一位,請跟我來吧!」
規定的上課時間到了,講課的大師人還未到。突然,聽到一陣腳步聲,
「噠,噠,噠⋯⋯」越來越近。好像停了?原來,講堂上已經站著一位夾著
雪茄的外國老者。他看起來似曾相識,可是裝扮又像是20世紀初的人物。
哦,是他呀!80多年前去世的奧地利心理學家佛洛伊德!

「哦,原來主辦人這麼貼心,還專門在講堂上懸掛了一幅我的肖像。
嗯,畫得還真不錯,比我本人要帥,只是功底還差點火候。既然如此,那我
就不用自我介紹了吧。」佛洛伊德摸了摸嘴角的鬍子看向臺下。
眾人一片譁然。佛洛伊德?只聽過大名沒見過真人的聽課者瞪著詫異的
眼睛,而見過佛洛伊德畫像的人,原以為今天只是講授他的理論,卻不曾想
是佛洛伊德本人親自授課。如此震驚的消息的確是想都不敢想呀!
「大家不要感到困惑和驚訝,的確是我。我今天講的主題—欲望。
『欲望』其實就是關於『衝突』的問題,我把這些心理上的自我衝突全都統
籌為『我』的主題:本我、自我、超我。千萬不要把我的主要精神心理研究
歸於『性』,這樣的話就太狹隘了,那都是他人的片面之詞。從《夢的解
析》到《性學三論》、《圖騰與禁忌》,再到《精神分析引論》,我自始至
終探討的都是人潛在的『欲望』。
我知道,對於存在腦海裡的各種奇怪而特別的想法,很多人都無法給出
正確的答案,甚至是有些問題無法向他人開口。我非常理解那些人的想法,
他們希望能夠找出心理矛盾的出口,而我恰好為他們找到了這種釋放的突破
口。」
聽了佛洛伊德這番言論,幾乎沒有人能說出話來,只有幾個人在那裡默
默點頭,還有的人仍然呆在那裡。佛洛伊德環顧四周,又繼續講下去。

心理變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各位應該都知道現在社會上存在著這樣一個群體,他們與常人不同,心理和生理都表現出非正常人的反應。他們就是所謂的『同性戀者』。當然,現在不只有同性戀,還有雙性戀、性錯亂、變性人等複雜的心理變化,我曾經專門研究過這些問題,可是在我的那個時代,還是有大部分人無法接受這個群體。我不知道在座的是否有人存
在這種心理現象,但是我要說明的是,不必為這些心理變化感到難為情,它只是一種因心理某些不協調因素造成的精
神上的疾病。那麼這種心理疾病的原因是什麼呢?」

龍迪老師評注
這是對同性戀者的歧視和偏見。現在學者普遍的看法是:同性戀不是病,也不是罪!

「一定是人被壓抑的欲望,這就是老師今天要講的主題吧!」大學生魯像往常在學校課堂上課那樣自信滿滿地搶答,對身邊來自各行各業的社會人士沒有絲毫懼色。
「沒錯,的確是壓抑的欲望造成的,而且這些欲望是不能被本人意識到的。很多人的欲望之所以被壓抑,其實就是因為社會的標準不容許它得到滿足。欲望即使不被意識到,也不代表它不存在或者會消失,相反,它在人的無意識中仍然繼續存在,追求滿足。
很多人都把欲望得不到滿足歸結於社會,認為是社會的倫理標準壓抑了人的欲望。但是,我在治療經神官能症患者的經驗中卻得出了驚人的結論,那就是這種潛在的被壓抑的欲望歸根於人幼年時的性慾。」「哦,這個我知道。您是在參與治療一位名叫安娜.奧的歇斯底里症患者的過程中發現的這個觀點。」學生魯迫不及待地做出了補充,臉上一副自信滿滿的表情。
「呵呵,看來你對我了解得真不少!的確是這樣,我最初是一名神經學家,擔任維也納大學醫學院神經病理學講師。後來在沙可思想的鼓舞下,我從一個神經學家轉變為一名精神病理學家。沙可對我來說是一位非常重要的老師,他非常出色,享有『經神官能症領域的拿破崙』之稱。

安娜.奧其實並不是我的病人,而是布洛伊爾的病人,我的精神治療法就是在他的幫助下學成的,他真的是一位出色的醫生和善良的人。如果沒有他,就沒有我在催眠治療法上的成果,更沒有我在精神分析學上的建樹。在布洛伊爾的研究成果上,我發現了利用催眠術治療歇斯底里症患者的方法,雖然後來證明催眠療法的作用有限,但卻對我的精神分析學理論有很大的幫助。我發現人們心理衝突造成了神經疾病,並且還與性慾有密切的關係。人在幼兒時期就有『性慾』,比如幼兒渴望求得他人的喜愛和喜歡依傍著自己喜愛的人等,這些都是性慾的表現。而這些性慾受壓抑所產生的結果有很多種,比如『伊底帕斯情結』,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戀母情結』。關於這個『伊底帕斯情結』還有一個神話故事,你們知道嗎?」
「就是古希臘神話中的故事嗎?伊底帕斯是個棄兒,他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殺死了自己的父親,娶了自己的母親。對嗎?」學生魯繼續回答。
「對,沒錯!這種情結在男孩身上表現為戀母仇父,在女孩身上就成了戀父仇母。為什麼我要用『情結』這個名詞呢?『情結』就是在『無意識』內夾雜著情感力量的觀念群集。有了這一理論的支撐,我把那些天才的創造,比如藝術、科學、宗教、道德等高尚的文化活動歸結於戀母仇父情結的昇華,創造的目的是為了讓自己幼年被壓抑的欲望得到滿足,而這種欲望所帶有的情緒就會在成長期得到轉移和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