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禍糾紛Q&A
作  者╱
陳旻沂
出版社別╱
五南
書  系╱
法律相談室
出版日期╱
2024/05/01   (1版 1刷)
  
即日起五南舊官網僅提供書籍查詢,如欲購書,請至五南新官網 https://www.wunan.com.tw/
I  S  B  N ╱
978-986-451-369-7
書  號╱
3SG2
頁  數╱
224
開  數╱
25K
定  價╱
320 (特價 253)


陳旻沂律師
現職
自81年7月執業律師迄今
高雄市政府勞工權益基金管理委員會委員
海洋委員會海巡署南部分署國家賠償事件審議委員會委員
高雄市立空中大學兼任講師
高雄大學兼任講師
高雄科技大學兼任講師

學歷
國立台灣大學法學士
國立中正大學法學碩士

經歷
高雄市政府訴願審議委員會委員
高雄市政府法規委員會委員

著作
《青少年法律問題》
《勞動基準法》
《車禍糾紛DIY》

校訂
《刑事案件之巧辯》

PART 1 法律責任篇
Q1 法律責任的種類
Q2 法律責任的成立要件
Q3 肇事者之刑事處罰
Q4 大小車相撞的責任
Q5 賠償之因果關係
Q6 車輛借人後肇事
Q7 乘客的責任
Q8 和解後的刑事責任
Q9 刑事責任執行完仍要負民事責任
Q10 肇事責任認定
Q11 鑑定報告的效力
Q12 相當因果關係
Q13 客觀歸責理論
Q14 肇事波及第三人
Q15 乘客承擔己方駕駛的過失責任
Q16 繼承人的賠償責任
Q17 後車追撞的責任
Q18 車禍後自首
Q19 未成年子女之父母的法律責任
Q20 雇主連帶賠償責任
Q21 借名登記的連帶賠償責任
Q22 董事長的連帶賠償責任
Q23 先與受僱人和解的後果
Q24 緩刑期間肇事
Q25 救護車的肇事責任
Q26 寵物飼主的責任
Q27 道路坑洞與國家賠償
Q28 加重或減輕刑責
Q29 車禍衍生糾紛
Q30 小朋友站立在機車踏板
Q31 機車追撞自行車
Q32 「信賴原則」之抗辯

PART 2 訴訟篇
Q33 提出訴訟之時間限制
Q34 訴訟前寄送存證信函
Q35 訴訟花費
Q36 委請律師
Q37 意識不清之被害人如何提告

PART 3 和解篇
Q38 和解後還提告
Q39 和解書之公證或見證
Q40 保險公司與和解
Q41 和解過程不影響訴訟
Q42 調解委員會之調解效力
Q43 和解書注意事項
Q44 賠償分期付款應注意事項
Q45 以本票作擔保
Q46 簽本票時之注意事項

PART 4 追究刑事責任篇
Q47 追究刑事責任的開始
Q48 刑事告訴之提出人
Q49 告訴期間之計算
Q50 撤回告訴
Q51 酒醉駕車及肇事逃逸無法因和解而免責
Q52 和解與撤回告訴
Q53 撤回告訴後再告訴
Q54 刑事訴訟之審級
Q55 車輛受損的刑事責任
Q56 開庭後的發展
Q57 不起訴之不服
Q58 聲請調查證據
Q59 告訴人上訴
Q60 過失致重傷罪的成立要件
Q61 車禍後數月死亡之責任歸屬
Q62 自首之認定(1)
Q63 自首之認定(2)
Q64 逆向行駛肇事
Q65 撞擊逆向車輛之責任

PART 5 請求民事賠償篇
Q66 撞傷後之損害賠償
Q67 計算不能工作之損失
Q68 計算勞動力損失
Q69 看護費用之計算
Q70 家屬之看護費
Q71 車子的損害賠償
Q72 修理費打折
Q73 醫藥費之賠償
Q74 車被撞是否有精神慰撫金
Q75 平均餘命之計算
Q76 精神慰撫金的抵銷
Q77 被害人死亡之損害賠償責任
Q78 被害人死亡之精神慰撫金
Q79 車禍後非立刻死亡該如何認定賠償
Q80 提起訴訟之法院
Q81 保險理賠金的扣除
Q82 時效計算
Q83 肇事逃逸的請求權時效
Q84 民事訴訟審級
Q85 民事訴訟之律師代理
Q86 變更請求金額
Q87 上訴到最高法院之限制
Q88 損害賠償之遲延利息
Q89 受僱人肇事之損害賠償
Q90 多數肇事者的連帶賠償責任
Q91 向產物保險公司申請理賠

PART 6 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篇
Q92 節省訴訟費
Q93 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之時限
Q94 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之後續程序
Q95 刑事無罪之附帶訴訟處理
Q96 駁回附帶訴訟與時效之中斷

PART 7 假扣押篇
Q97 假扣押防止脫產
Q98 假扣押之擔保金
Q99 擔保金領回
Q100 脫產之追回

房地產買賣Q&
A
勞資實務問題Q
&A
醫美糾紛Q&A
公寓大廈實務問
題Q&A
票據簽發與收受
Q&A
刑事訴訟Q&A




Q1 法律責任的種類
發生車禍了,要負什麼法律責任?
視情節不同,而可能有行政(罰鍰等)、民事(賠償)及刑事(拘役、有期徒刑、易科罰金等)法律責任。

範例故事
梅在看於騎機車時分神,未注意車前狀況,追撞已停等紅綠燈的機車騎士曾島梅。則梅在看應負什麼法律責任?

說明解析
法律責任,包括行政、民事及刑事等三種責任,各有不同的法律依據及效果,要進行的法律程序也不同。
而發生車禍,大都是因為未遵守交通規則,因此就會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予以罰鍰、吊扣牌照(或駕駛執照)、吊銷牌照(或駕駛執照)等處罰,這些都是屬於行政責任。
若發生車禍之結果,造成對方車輛受損,則除了行政責任之外,又須依民法侵權行為之規定,賠償修車之費用及相關損失,此時又多了民事責任。
而若發生車禍之結果,造成對方受傷或死亡,則除了行政處罰、民事賠償之責任外,又多了刑法過失傷害罪、過失致死罪等刑事責任,會被諭知拘役或有期徒刑之刑事處罰(於實際執行時可能是易科罰金或易服勞動服務),而且民事賠償之範圍會擴大到醫療費、喪葬費、精神賠償等項目,賠償金額也比較多。
因此,視車禍情節之不同,應負法律責任之種類及輕重,也不同。

法律小叮嚀
發生車禍後,不要為了逃避法律責任而逃逸,否則可能又會增加「肇事逃逸罪」之刑事責任。因為經由現在用路人的行車紀錄器及路口的監視器,大都可以追查到肇事逃逸的人,而且因為此罪屬於非告訴乃論之罪,不像過失傷害罪是屬於告訴乃論之罪,所以即使後來和解賠償了,被害人可以撤回過失傷害罪之告訴,但檢察官及法官仍會追究肇事逃逸罪之刑事責任。亦即,原本可以因為和解賠償而完全解決糾紛,卻因一時的逃避行為而仍須負「肇事逃逸罪」的刑事責任,招來更多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