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何時將重返月球?何時能登陸火星?觀往以知來,看半個世紀前的太空英雄如何在外太空奮鬥求生,用智慧和勇氣挑戰科技的極限。
一九七○年四月,阿波羅太空計畫的鼎盛時期,航太總署派遣洛威爾等三人駕駛阿波羅13號,執行美國的第三次登月任務。任務第三天,不明原因的爆炸重創太空船,造成大量氧氣和電力損失,太空人被迫進入登月艙暫避。故事的焦點不只在太空船,也寫出控制中心人員的殫精竭慮,寫出洛威爾親人的牽掛之情。在全國矚目之下,太空人與地面人員緊密配合,克服萬難而最終化險為夷。雖然這趟任務沒能成功登月,但太空船指揮艙落海的那一刻,真可說是光榮返航。
本書原著出版於一九九四年,隔年同名電影上映,是一個以暢銷書改編成賣座電影的成功案例。今年阿波羅13號任務屆滿五十週年,太空事業正走向商業化,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二十世紀初萊特兄弟發明飛機的時候,也是像探險家一樣,冒著生命危險走在科技發展的浪尖上;如今每天都有千千萬萬的旅客乘著客機往來世界各地,飛行早已是既方便又舒適的交通手段。或許在不久的將來,飛離地球也會變得稀鬆平常。
|
※推薦文 阿波羅13號的故事,跌宕起伏,讀起來會享受到偉大探險的興味:智慧和勇氣。但因為這是摩登的探險,所以,除了上天的三個人小團隊,還有下地的各組各樣整裝而成的大團隊;而我們看到了:奮鬥求生的頑強意志,以及運用尖端技術的精算竭慮。──台大數學系楊維哲教授
太空旅行艱難重重,真正精采的故事不是如何避免事故,而是面對事故時如何臨機應變。從這個角度來說,阿波羅13號的確是人類登月計畫中特別亮眼的成就。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極力推薦給所有人。──台大機械系莊嘉揚教授
|
吉姆•洛威爾(Jim Lovell, 1928-) 海軍出身,一九六二年加入航太總署,共飛過四次太空任務,其中阿波羅8號達成了人類首次飛抵月球的壯舉。一九七三年退役之後,曾在多家民間企業擔任要職。
傑弗瑞•克盧格(Jeffrey Kluger, 1954-) 律師出身,《時代雜誌》的資深寫手和編輯,並有多部著作。二○一七年他出版了第二本關於登月計畫的書《阿波羅8號》。
|
※譯者簡介
顏安
顏安 一九九三年生於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機械工程學系學士、碩士。現居大阪,任職於近畿車輛公司設計室。
|
楊維哲教授推薦序 莊嘉揚教授推薦序 譯序 序章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尾聲 後記 附錄一:任務時間表 附錄二:阿波羅計畫歷次載人任務 附錄三:譯名對照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