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波羅13號
Apollo 13
2021 文化部第43屆「中小學生優良讀物選介」自然科普類入選
作  者╱
吉姆•洛威爾(Jim Lovell)、傑弗瑞•克盧格(Jeffrey Kluger)
譯  者╱
顏安
出版社別╱
五南
書  系╱
博雅文庫
出版日期╱
2020/12/28   (1版 1刷)
  
即日起五南舊官網僅提供書籍查詢,如欲購書,請至五南新官網 https://www.wunan.com.tw/
I  S  B  N ╱
978-986-522-377-9
書  號╱
RE54
頁  數╱
464
開  數╱
25K
定  價╱
480 (特價 379)



人類何時將重返月球?何時能登陸火星?觀往以知來,看半個世紀前的太空英雄如何在外太空奮鬥求生,用智慧和勇氣挑戰科技的極限。

一九七○年四月,阿波羅太空計畫的鼎盛時期,航太總署派遣洛威爾等三人駕駛阿波羅13號,執行美國的第三次登月任務。任務第三天,不明原因的爆炸重創太空船,造成大量氧氣和電力損失,太空人被迫進入登月艙暫避。故事的焦點不只在太空船,也寫出控制中心人員的殫精竭慮,寫出洛威爾親人的牽掛之情。在全國矚目之下,太空人與地面人員緊密配合,克服萬難而最終化險為夷。雖然這趟任務沒能成功登月,但太空船指揮艙落海的那一刻,真可說是光榮返航。

本書原著出版於一九九四年,隔年同名電影上映,是一個以暢銷書改編成賣座電影的成功案例。今年阿波羅13號任務屆滿五十週年,太空事業正走向商業化,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二十世紀初萊特兄弟發明飛機的時候,也是像探險家一樣,冒著生命危險走在科技發展的浪尖上;如今每天都有千千萬萬的旅客乘著客機往來世界各地,飛行早已是既方便又舒適的交通手段。或許在不久的將來,飛離地球也會變得稀鬆平常。
※推薦文
阿波羅13號的故事,跌宕起伏,讀起來會享受到偉大探險的興味:智慧和勇氣。但因為這是摩登的探險,所以,除了上天的三個人小團隊,還有下地的各組各樣整裝而成的大團隊;而我們看到了:奮鬥求生的頑強意志,以及運用尖端技術的精算竭慮。──台大數學系楊維哲教授

太空旅行艱難重重,真正精采的故事不是如何避免事故,而是面對事故時如何臨機應變。從這個角度來說,阿波羅13號的確是人類登月計畫中特別亮眼的成就。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極力推薦給所有人。──台大機械系莊嘉揚教授

吉姆•洛威爾(Jim Lovell, 1928-)
海軍出身,一九六二年加入航太總署,共飛過四次太空任務,其中阿波羅8號達成了人類首次飛抵月球的壯舉。一九七三年退役之後,曾在多家民間企業擔任要職。

傑弗瑞•克盧格(Jeffrey Kluger, 1954-)
律師出身,《時代雜誌》的資深寫手和編輯,並有多部著作。二○一七年他出版了第二本關於登月計畫的書《阿波羅8號》。
※譯者簡介
顏安
顏安
一九九三年生於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機械工程學系學士、碩士。現居大阪,任職於近畿車輛公司設計室。

楊維哲教授推薦序
莊嘉揚教授推薦序
譯序
序章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尾聲
後記
附錄一:任務時間表
附錄二:阿波羅計畫歷次載人任務
附錄三:譯名對照表

圖解AI:從計
算機的誕生到超
越人類智慧的A
I(彩色版)
(限中國大陸以
外地區銷售)
物理風雲─近代
篇:智慧巨光照
亮自然奧祕
物理風雲─古典
篇:智慧巨光照
亮自然奧祕
ChatGPT
與人類未來:通
往AGI的複雜
之路
50則非知不可
的心理學概念
毒家報導─揭露
新聞中與生活有
關的化學常識




序章

【毒藥丸】

一九七○年四月十三日星期一,休士頓時間二十二點

毒藥丸的故事究竟是怎麼開始流傳的,沒有人知道,大部分人都聽過,很多人甚至信以為真。不單在媒體和公眾之間,連航太總署內部也在流傳,新人上班第一天便和鄰座竊竊私語:「你聽過毒藥丸的事嗎?」

洛威爾覺得那故事很可笑,無論面臨任何情況,太空人都不可能服毒自盡。就算真的想提早解脫,只要打開艙門就會瞬間失壓,肺裡的空氣急速逸出,血液沸騰,嚴重缺氧,身體機能立刻癱瘓,整個過程只有幾秒鐘,比服用毒藥丸要體面多了。

當然,過去二十二次太空任務的組員從沒想過要這麼做,洛威爾參加過其中三次,只有在返回地球之後,他才會打開艙門。太空船和降落傘在海中載浮載沉,蛙人在染劑的指引下靠近,直升機放下援救用的起降臺,航空母艦上的人調整繩索準備接應。這時洛威爾會思考,等一下發表簡短講話的時候該說些什麼。講完之後,會進行身體檢查和匯報,接著才能去洗澡。

這次飛往月球的任務已經完成六分之五的航程,離地球三十萬公里。前面都很順利,今晚竟突然風雲變色,令三位組員措手不及。最嚴重的問題是氧氣和電力都即將耗盡,主引擎可能也壞了。

如此險峻的情況,前所未有,簡直就是毒藥丸的故事裡想像出來的絕境;但組員絲毫沒有自暴自棄的念頭,而是想辦法解決問題。控制中心覺得很不樂觀,透過無線電說:「阿波羅13號,大家都在想辦法,有進展會馬上通知你們。」
「噢,謝謝。」洛威爾的語調中顯得有些氣惱。

根據計算,艙內氧氣存量只夠維持約一小時五十四分鐘,控制中心如果不能即時想出辦法,組員將缺氧而死。一旦太空船無人駕駛,就會變成在軌道上自動運行的天體,繞過月球再飛回地球,繞過地球再飛往月球,循環不絕,直到天荒地老。太空船將載著組員的遺體,永無止境地飛下去,嘲笑二十世紀的科技。

這下子又有人要提起毒藥丸了。

【緊急播報】

四月十三日星期一,美東時間二十三點三十分

開播倒數十秒,柏格曼穿好西裝外套和領帶,看向攝影機,棚內瞬間安靜了下來。他只有一分鐘做緊急播報,所以必須長話短說。

柏格曼抵達時,攝影棚裡已經忙得不可開交,陸續接到電話傳來的快訊,負責太空新聞的同仁沒想到這麼晚要上班,但還是都趕到了。美國廣播公司這部龐大的新聞機器迅速啟動,新進員工也許會覺得不可思議;但柏格曼可不是新人,在他看來,任務期間主流媒體竟然會關掉攝影機下班,那才真是莫名其妙。

一九六一年薛帕德成為第一位飛上太空的美國人,柏格曼從那次開始就一直在播報載人太空任務,長年的經驗告訴他,太空旅行充滿變數,不能掉以輕心。柏格曼曾親自體驗離心機和無重力飛機,還搭過太空船濺落之後接應的橡皮艇,過去從沒有記者這麼做。他覺得設身處地了解太空人在做什麼,才能向社會大眾說明清楚,畢竟太空計畫用的是納稅人的血汗錢。

問題是最近大家對太空任務好像已經不太感興趣了,從幾年前的自由7號和友誼7號,到九個月前首次登月的阿波羅11號,都備受矚目;但是到了一九七○年春天阿波羅13號即將第三次登月時,電視公司和美國民眾已經覺得厭倦了。

今晚美國廣播公司不報登月新聞,播的是脫口秀,至少主持人一開始還提到了月球。嘉賓進場前,主持人開玩笑說:「今天紐約天氣好,適合看辣妹。說到看辣妹,你知道第一位單身的太空人正飛往月球嗎?他叫史威格對吧?就算他很有女人緣,帶著絲襪和巧克力棒上月球,也太天真了吧。」觀眾笑了。「聽說這次收看太空任務轉播的人比上次少了三百萬,博爾曼上校之前來的時候坦承,太空任務好像漸漸失去魅力了。可能是因為天氣好,很多人都出去玩,或者大家覺得這次發射只是夏天那次的重播。」觀眾又笑了。

美國廣播公司棚內,導播倒數十秒,電視上的脫口秀突然切換畫面,打出字幕「阿波羅13號特別報導」,隨後柏格曼出現在畫面上。

「阿波羅13號太空船發生重大事故,太空人沒有立即危險,但登月已經無望。洛威爾和海斯檢查登月艙之後回到指揮艙,隨即發生爆炸,三個燃料電池中有兩個失去電力。他們還看到氧氣和氮氣外洩,儀表板上兩種氣體的讀數也都歸零,控制中心指示太空人關閉指揮艙節約用電,等待地面尋求解決辦法。少了完整的三個燃料電池,可能沒有足夠的電力點燃引擎飛回地球;此外,指揮艙內供氧存量的損失情況仍然不明。控制中心已經證實這次事故的嚴重性,重複一次,阿波羅13號上的太空人沒有立即危險,但任務極有可能中止。」

畫面上柏格曼突然消失,又回到歡樂的脫口秀,攝影機一關掉,棚內立刻恢復原本的忙亂。老經驗的同仁對剛才的播報頗不以為然,什麼叫「太空人沒有立即危險」?那是航太總署的說法嗎?這樣還不危險嗎?航太總署一定很快會改變說詞。要是可以用「故障」搪塞過去的話,他們通常會避免用「緊急」這類的字眼,除非危機清楚地擺在眼前。位在紐約的美國廣播公司電話連線休士頓特派員,準備聽取航太總署的最新說法,北美洛克威爾公司的顧問也接獲通知準備進棚說明,該公司前身是北美航空公司,也就是阿波羅太空船的製造商。

美國廣播公司裡電話聲此起彼落,記者聽取快電後轉述給柏格曼。那段語帶保留的緊急播報過沒多久,柏格曼發現情況變得更不樂觀,航太總署承認指揮艙已經失去氧氣和電力,太空人面臨生命危險,必須棄船進入登月艙。

柏格曼身旁的工作人員準備再度插播。今晚大概看不到脫口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