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本筆記:讀劇必修的22堂課
BACKWARDS AND FORWARDS: A TECHNICAL MANUAL FOR READING PLAYS
原文作者╱
David Ball
作  者╱
大衛鮑爾
譯  者╱
莊丹琪 譯
出版社別╱
五南
書  系╱
博雅文庫
出版日期╱
2024/09/01   (1版 4刷)
  
即日起五南舊官網僅提供書籍查詢,如欲購書,請至五南新官網 https://www.wunan.com.tw/
I  S  B  N ╱
978-957-11-9109-6
書  號╱
RA46
頁  數╱
256
開  數╱
長25K
定  價╱
320 (特價 253)

※推薦文
推薦文

記得多年前在一次學術研討會上,某位創作劇本的講者強調:編劇是無法教的,只能靠天分。當時我提出異議,解釋說,全世界的戲劇或劇場藝術系都開設編劇課程,甚至大學部有基礎編劇(Basic Playwriting),碩士班有進階編劇(Advanced Playwriting)。回到臺灣的戲劇系的課程,當然也都有編劇課,這證明編劇這門藝術是應該在課堂上提供學生學習的。如果觀察臺灣已出版的文學作品,不難發現小說、戲劇、散文與詩歌這四大類的出版數量當中,劇本的數量最少。然而臺灣一年裡,傳統與現代劇團及各式比賽演出的劇本,保守估計,絕對超過三百部。然而,我們很清楚,臺灣劇場界最欠缺的是編劇人才。由於劇團或參賽學校的編劇,泰半缺乏專業編劇訓練,因此完成的作品經常漏洞百出。
進一步來說,戲劇系大一的學生也會有劇本導讀的課程,教導學生如何閱讀、分析劇本。而劇場藝術工作者,如導演、編劇、演員、舞台美術、燈光音效等設計人員等,當然也得理解劇本的意涵,也得掌握閱讀、分析劇本的要訣,才能對戲劇文本做出最佳詮釋,在舞台上呈現給觀眾。相信大家閱讀劇本有個共同的現象:讀過之後的第二周,劇情會開始模糊,到了第三周可能就忘掉泰半的內容。即使觀賞劇場的演出或電影,也會出現同樣的困擾。可惜的是,在某校的劇本導讀課,居然是全班四十名學生,輪流把台詞唸完就結束,既不討論主題、人物,更談不上潛台詞與其他重要的編劇技巧了。這樣的教學說來實屬可惜。。
大衛•鮑爾(David Ball)的這本《劇本筆記:讀劇必修的22堂課》,就是一本提供大眾如何閱讀、分析劇本的好書,無論是課堂上,劇場裡,還是自我進修都值得一讀。本書的特點是:一、循序漸進,環環相扣。全書包含三大部份:塑型、方法、技巧,構成環環相扣的22堂課。二、引用莎士比亞名劇《哈姆雷特》、《仲夏夜夢》等重要對白,解析各式方法與技巧。三、提示每章學習的重點。
作者感歎歐美學生都不閱讀劇本,反觀臺灣的學生,大多誤以為弄懂情節概要就算讀懂了。事實上,戲劇文本是所有文類中最複雜者,必須精讀(close reading)全劇,反覆推敲,才可能尋找出適當但並非唯一的解釋或答案。經典作品的人物絕非通俗劇的類型人物那麼簡易掌握,她/他需要讀者仔細精讀,層層探索,方能克竟全功。
作者也一再叮嚀:「當你能掌握閱讀劇本的技巧之後,就沒有劇本可以難得倒你。而且你會發現,有技巧地閱讀劇本能帶來很特別的愉悅感受。這種讀法不會讓閱讀劇本變成令人厭煩的苦差事,更不至於囫圇吞棗,可惜的是,很多人都不知道。」這話說得好,何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聰明的讀者都知道該怎麼學習的。
臺灣劇場藝術界最弱的是劇本,學好如何閱讀分析劇本,再來結合編劇藝術,才有可能創作出感人的作品。

石光生

大衛鮑爾

David Ball是獲獎的北卡羅萊納小說家和劇作家。他出生在紐約,曾在卡內基梅隆和杜克大學任教寫作、表演和指導。 28年來,他的BACKWARDS AND FORWARDS一書一直是作家、導演、設計師和演員的戲劇和電影世界標準和暢銷書之一。他的戲劇學生已經獲得了奧斯卡獎、艾美獎、歐派斯獎和托尼獎。

推薦序

引言

第一部:塑形
1. 是什麼推動戲劇進展?
2. 接下來怎麼了?
3. 倒敘
4. 靜止和侵入
5. 困難和衝突
6. 無知即是福
7. 戲劇性

第二部:方法
8. 鋪陳
9. 情節推演:期待下一步
10. 缺席的人物(角色)
11. 影像
12. 主題

第三部:技巧
13. 背景資料
14. 相信劇作家
15. 家庭
16. 概說:情緒、氛圍
17. 特殊元素
18. 時代更迭
19. 最後的高潮
20. 各種開場/各種結局
21. 重讀
22. 接下來呢?

50則非知不可
的書法欣賞概念
茶之書
52則非知不可
的舞蹈欣賞概念
負建築 (限中
國大陸以外地區
銷售)
日本近代建築
52則非知不可
的古典音樂概念



書評
「在極少的頁數中,這本奇妙的指導性書籍展示如何解開情節、人物、主題、圖像、動機、衝突、戲劇和節奏的奧祕。我們的編輯表示,他在幾個小時內學到了他在20年的戲劇經驗中所說的更多戲劇性結構。」—Stage Directions

引言

這本書,寫給所有把戲劇搬上舞台的人:演員們、導演們、各種設計師、技術人員們,以及劇作家們(也是為了那些單純享受閱讀劇本樂趣的人而寫——如果他們同意劇本存在的意義是為了被放在舞台上演出的話。但是本書主要還是寫給那些真正在舞台上搬演劇本的人,其他人如果有看到都只能算是剛好而已)。劇本並不是單純把散文式的敘事,改成對話形式就好了,而是為了舞台而存在,具備特別的寫作技巧和方法,高度費工的一種文體。
書中的種種技巧,可以幫助你以一種分析的方式,去看清楚劇本是怎麼樣變成一齣戲。戲劇的意義是什麼,其實不會是那些劇場藝術家或技術人員,在規劃考量時的第一順位。對他們來說,如何讓一個時鐘轉動,比起知道時鐘顯示的是幾點更重要。更何況,在理解劇本的運作方式之前,你也沒辦法先去找出它的意義。
做一齣戲,要從掌握戲的機械原理和核心價值開始。如果連你自己都搞不清楚,那就更別提怎麼讓觀眾理解,而你所有的努力都將是一場空。劇場是藝術家、技術人員和劇本的綜合體,只要漏了任何一部份,就沒辦法很有效的把劇場上的一切整合在一起。
但是現在戲劇系的學生已經停止閱讀劇本。雖然他們持續的看戲,有時候甚至也會「看著」劇本,但很少會去思考為什麼。所以,去除了天份和複雜的訓練之後的演員們,什麼也做不到;舞台的各種設計師們雖然知道概念,卻無法完整掌握;至於寫劇本的作者們,更不可能明白為什麼哈姆雷特父親的鬼魂,直到第一幕第五景之前都沒有說一句話,可一旦開口,他所說的卻成了幾十年來的經典;而導演們,導起戲來窒礙難行,再無其他。
劇場的藝術家們,從劇本上獲得的感受少,能放到舞台上的就少。這就是為什麼有一群又一群準劇場人永遠默默無名、不成角兒,因為無論在零的基礎上怎麼加乘,表現出來的只能永遠是零。
本書要討論的是閱讀劇本的技術。所謂技術,並不一定總是受學生們歡迎,但是就像研究蘊含著高度技巧的表演、設計或導演手法一樣,用一種聰明且充滿想像力的方法來研讀劇本,也很能刺激靈感。不懂得任何技巧卻能靈光乍現-如果這種狀況有可能成立的話-根本就是神蹟降臨。所以如果你總是空手等著靈感找上門,那麼你會發現,當你越是需要靈感,就越是等不到它。
這本書只講技術。你必須自己先有靈感、夠聰明,再加上想像力,這些都是沒辦法教,也沒辦法訴諸文字,甚至很難被描述。但是技術可以讓這些要素成形,也可以幫助你渡過無法想像、摸不著頭緒,甚至一點靈光都沒有的那種困難時刻。
技術就跟各種其他好用的工具一樣,並不會侷限你的成果。舉例來說,對一個好的劇本而言,所謂唯一的正解並不存在,但是把劇本讀出聲音來,卻能幫助你確認,你對劇本的詮釋是合宜並且具備演出價值的。
劇本分析是一項重大工程——就跟在劇場中所要做的其他各種工作一樣。如果你在研讀劇本時不但夠努力勤勉,還能掌握有效的技巧,你的市場競爭力自然相對提升。如果你是演員,便能出類拔萃、鶴立雞群;如果你是設計師,你能夠真正的設計一座舞台,而不僅僅是個裝潢工匠;如果你是導演,製作人會因為你的能力和價值而聘用你,做個名符其實的導演,而非協調瑣事的場務。如果你是一個編劇,你可以超脫交英文課作業的等次,進一步發現怎麼為一群觀眾寫戲。
本書大量的引用了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Hamlet),先把《哈姆雷特》讀完,然後搭配這本《前後:戲劇閱讀的技術手冊》一起閱讀。本書還引用了其他好幾本劇本,所以如果你對這些劇本不熟悉,當你在書中第一次讀到他們的時候,不妨就記下來當成延伸閱讀的作業。不要欺騙自己,不要跳過或假裝沒看到,因為在你身後,多的是等待機會的人,只要你一鬆散,這些人就能立刻取代你在劇場中位置(如果你真的可以在劇場中站一席之地的話)
當你能掌握閱讀劇本的技巧之後,就沒有劇本可以難得倒你。而且你會發現,有技巧地閱讀劇本能帶來很特別的愉悅感受。這種讀法不會讓閱讀劇本變成令人厭煩的苦差事,更不至於囫圇吞棗,可惜的是,很多人都不知道。

關於術語
高潮(climax)、戲劇起點(point of action)、結局(denouement)、衝突(rising action)、收尾(falling action)、骨幹(spine),還有亞里斯多德(Aristotle)定義的情節(plot)、角色(character)、思想(thought),以及其他更多的專有術語等等,反映出各式各樣用來理解、接近劇本的手段。但是,要精準定義這些術語,已經很難取得共識,更別提要怎麼把這些術語代入劇本分析之中。這並不代表我們得將專有術語束之高閣,反而提醒我們,必須更加小心謹慎地使用這些詞彙。例如,高潮是指情緒波動最高漲的時刻嗎?是誰的情緒波動?觀眾的?還是劇中人物?或者有沒有其他可能性,像是戲劇行動逆轉了劇情走向的時刻?這兩種情況往往不會一起出現。如果沒有先定義「高潮」這個專有術語該怎麼使用,就試圖開始討論,只會造成誤讀和困惑。話說回來,即使我們給予高潮一個明確的定義,你也得懂得怎麼找到劇本的高潮處——這種時候你更需要精確的分析工具。
當你只看亞里斯多德的說法,戲劇就會很簡單的被分成情節、角色、思想這幾個原料,但這些代表的是分析出來的結果,並不是開始分析的第一步。換句話說,你僅僅知道要去找出這些原料來,但不知道怎麼找。本書就是要告訴你怎麼找。
一齣戲的劇情,是由其他元素組合而成的產品。
角色-特別在非喜劇中-不是做劇本分析的開始,而是結束。在舞台上(或現實生活中),角色是捉摸不定、來去飄忽的。要了解角色,必須仰賴各項環節的分析——各項具體、可觸摸掌握的環節。
至於思想:別妄想你能在還沒了解劇本組成的具體元素之前,就有辦法理解劇中的思想。本書將會談及這些具體的元素。
情節、角色、思想,以及其他種種專有術語,拿來描述一個細緻的劇本分析結果,是非常有幫助的,但不代表靠這些術語就能做出細緻的劇本分析。
因為每一個讀者必須形塑出對這些既有術語的定義,因為大多數的專有術語呈現的是分析結果而非分析技巧,更因為很多術語所能描述的狀態,都是模糊且難以捉摸的。而本書則是非常謹慎、定義明確的使用這些專業術語。只要能夠理解這本書是怎麼使用、對待專業術語,對書中所描述的那些技巧就成功掌握了一半。
劇本分析是一種精準的手工藝。專有術語是你的工具,而你需要完全理解、駕馭你的工具的本質。如果你連鐵鎚和斧頭都分不清楚,要怎麼蓋房子?更別提你大概連棵樹都砍不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