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明系列 1. 世界古文明探祕 挖掘宇宙萬象的神祕性,為人類文明進展的基本驅策力。歷史遞變的軌跡,猶若四季更替,難逃循環論的制約,形成「日光之下並無新事」(《舊約全書》傳道書:第一章第九節)的陳腐基調。 為開拓寬廣的心靈視野,追溯遠古已消失的文明,不僅可知萬物的起源,更因藉歷史脈絡的重建,呈現人類活動的真實面目,以決定個人的時空定位和安身立命之道。 今列舉古文明著名的遺址,分別詳述之: (1) 亞特蘭提斯(Atlantis),勒姆瑞亞(Lemuria),里昂納西(Lyonnesse)。 (2) 英國Wiltshire Salisbury平原巨石柱群(Stonehenge)。(c. 2200∼1800 B.C.E.)圍繞之堤與壕溝↓2800B.C.E.可能為宗教中心、天文台,為四季之曆法,預測日、月蝕。 (3) 古埃及金字塔(Pyramid)。 (4) 南太平洋復活節島(Easter Island)。 (5) 古印度摩罕喬•達羅(Mohenjo-Daro)。(2500∼1500 B.C.E.巴基斯坦Sind省。) (6) 秘魯印加帝國(Inca Empire)。(Quehuan Indian, Spanish, from Quechua inka, king, prince.) (7) 柬埔寨吳哥城(Angkor Wat and Angkor Thorn)。〔9th∼15th century,高棉(Khmer)帝國首都。〕 (8) 中國西藏香格里拉(Shangri-La)。 研究已不存在的生命現象,必須要有實證基礎,即不可離事而言理,故方法論(methodology)上嚴謹的思維訓練不可或缺,同時亦應兼顧縱剖面的框架與構剖面的精確。 各種已進入時間深處的古文明社會,若係從他處移植,則大多與不明飛行物體有關。宗教神蹟若非心靈現象,恐屬高科技的物質現象,所有言及從上而下的啟示,可能均為外星高等生命的訓誨。 鑽研古文明,不應預存「是今非古」或是「是古非今」的成見,當以無垢之心作高層次的比較研究,以袪除「目中無人,心中無神」的現代文明病。 2. 古文明世界的研究方法 一、外文能力: 希伯來文(Hebrew)、希臘文(Greek)、拉丁文(Latin)、英文(British English)、法文(French)、德文(German)、日文(Japanese)。 二、相關學科: 考古學(Archaeology)、人類學(Anthropology)、歷史學(Historiography)、地理學(Geography)、神話學(Mythology)、文學(Literature)、天文學(Astronomy)、地質學(Geology)、比較宗教學(Comparative Religious Studies)。 三、價值取向: 除了依據文獻之歷史時代較能掌握之外,漫長之先史時代(Prehistory),僅能從斷簡殘編之文物中作部分之重建。本歷史相對主義(Historical Relativism)之原則,「古猶今也,今猶古也」,近代一切之文化成就,並非一定凌駕遠古之文明。而「長距離、寬視野、大範圍」之研究,可深化思維能力及孕育洞察力,即從「大我」之範疇中,反思「小我」之安身立命與時空定位之正道。 四、與UFO之關係: 檢視地球各種古文明之現象,不論係自發或移植者,部分可能與其他星球上之文明世界有關,或云是在E.T.之監督、指導與關懷下,「自由」的成長。古希臘神話認為眾神常介入人間之事務,而各民族亦有神與人結合之後裔傳說,吾人可從神話中抽取科學,以驗證史籍之記載是否真實。任何文明皆無法逃避自我之毀滅,而盛極必衰乃一極弔詭之歷程,古埃及人一切之努力在「In pursuit of Eternity」,故生前之奮鬥即在準備完美之葬禮。已進入時間深處之遠古文明,常借屍還魂,環伺左右,各位同好,您是否想一探究竟呢? 3. 古文明與幽浮芻議 古文明(Ancient Civilization)之範疇,係指先史時代(Prehistoric Age)及歷史時代(Historic Age)已絕滅之文明,任何主流和非主流之文明,皆難逃自我毀滅之宿命。 考古學家、人類學家與歷史學家在和時間競爭,努力重建已不存在之生命現象,但在數百萬年之歷史長河中,總是漂失者多,撈起者少。從歷史相對主義之基調而言,吾人為觀察者,亦為被觀察者。 自距今一萬二千年前陸沉之亞特蘭提斯大陸,至中古時代中美洲之馬雅(Maya)與南美洲之印加文明,看似孤立之發展,但彼此之間有無內在之關連?考古學猶如天文學、人口學(Demography),乃一極具高度推測性之知識,如埃及學(Egyptology)至拿破崙時代才成為顯學,而北京學(Pekingology)(指對中共之研究)之興起,不過為近半個世紀之事。 統治階級常不按牌理出牌,以彰顯天威難測之神祕性。以人類為宇宙中心之觀點(Anthropocentrism),為支撐薄如蟬翼之尊嚴,常陷於自我陶醉之理想主義泥沼之中,若無法自圓其說,則故意逃避此一盲點。古云:「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而中國五大古都之中,北京、西安和南京,正好形成一等邊三角形,洛陽與開封則位於其中,猶如西方神學中神祕之「三位一體」(Trinity)說,是否古人有什麼默契,或受到外太空之啟示而選擇建都地點? 研究全球古文明之價值,主旨在探討缺失之連環(Missing Link),除了解人類起源之謎以外,尚裨益文明成長脈絡之重建,呈現已進入時間深處的人類活動之真實面目,進而從「大我」之範疇,反思「小我」時空定位與安身立命之正道,因每個人皆係數千年歷史之縮影。 歷代有關U.F.O.之記載可謂史不絕書,自原始時代之壁畫、至《佛經》、《聖經》、《古蘭經》與《資治通鑑》,對文明之發展扮演何種角色?係指導者、闖入者或終結者?人為尋找意義之高等兩足生物,宇宙之座標點不知在何處?對當代之世界有何啟示?人是否為邊陲地帶孤獨之存在? 生活在「小聰明」已凌駕「大智慧」主體之蕞爾小島,自報紙上僅作裝飾用之國際新聞版中,無法培養正確之世界觀。欲研究體制外之非正統知識,勢必加強外文之閱讀能力,並廣泛涉獵相關學科(如:考古學、人類學、歷史學、神話學、文學、比較宗教學、天文學、地質學),唯吾人無法與文化背景澈底割離,理應建構具中國特色之詮釋體系。 檢視已消失之勒姆瑞亞與里昂納西大陸、代表巨石(Megalith)文明之英國Wiltshire, Salisbury平原之巨石柱群、古埃及和美洲之金字塔、古印度之摩罕喬•達羅遺址、柬埔寨之吳哥城、南太平洋之復活節島、中國西藏之香格里拉,如同對各種文化遺體進行驗屍工作,驀然警覺本身終必成為被淘汰之對象,而愚昧之群眾多藐視蘊含睿智之歷史教訓。 在人類靈魂之深處,戀舊之情懷難以割捨,而慘遭絕滅之文明,更令人無限唏噓。假如您所依附之文明已確定步向滅亡,則一切之打拚將有何意義?活在一高瞻遠矚之歷史感逐漸流失之時代,人人均成只在一度空間活動之扁平狀生物,平日行色匆匆,但所為何來?享受愈多愈空虛,浮士德式年華已逝和走到知識盡頭之悲哀,成為揮之不去之夢魘。 宗教上之神蹟,若非心靈現象,恐屬高科技之物質現象,所有言及從上而下之啟示,可能均為外星高等生命之訓誨。而追溯遠古神祕之文明,除了不會對現代一切之成就感到自傲以外,亦因深知人類之極限而謙卑填膺,吾人甚知,進步之標準實不易界定,自可治療「目中無人,心中無神」之思想病。 在即將跨入二十一世紀之世紀末(Fin-de-Siècle),「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莎士比亞《哈姆雷特》)如何「Staying Sane in a World of Uncertainty」此一不連續之時代(Age of Dicontinuity),意義網路(Web of Significance)隨時有中斷之虞,則吾人將何去何從?群眾內心之不安,使其投射於看相算命、怪力亂神諸般情事之中。一九九九年是否為世界末日(Doomsday)?湯恩比(Arnold Joseph Toynbee, 1889-1975)所言結合傳統宗教與自然科學之新宗教是否會出現?古希臘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 356-323 B. C. E.)之「Cosmopolitanism」,是否將蛻變為四海之內皆兄弟之「宇宙大同世紀」(Age of Aquarius)? 4. 神祕符號淺說 人皆活在由各種符號交織而成的網羅之下,音樂家用音符,畫家用色彩,文學家用文字,聽障人士用手語,科學家用特殊文字,以及全世界流通的數千種語言,皆是符號的具體化形式。其中尤以能與靈界(幽冥界)(The Invisible)溝通,產生神祕力量(如大手印、大悲咒、小悲咒)的符號,最不可思議。 音樂不僅無國界,亦因象徵或契合宇宙的脈動,而成為「宇宙語」,儒家列為六藝之一,上帝既是數學家,又扮演音樂家的角色,而與外星高等生命的交往,勢必使用音樂。最近方知音樂具有醫療功能,而對動物及植物的生長與意識(情緒),竟然也產生奇特的作用。 人類各大文明差異的形成,受外在環境制約的民族性特色實為其主因。太陽乃一切生命的泉源,在閃族語(Semitic)中「Asia」(亞細亞洲)原指「日出之地」,而「Eurpoe」(歐羅巴洲)則指「日沒之地」。 埃及古王國時期所建造的金字塔,均位於尼羅河西岸,而「往生西方」、「西方極樂世界」、「接引西天」等概念,亦只不過是地理觀念的投射,並不一定確實位在西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