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地理、氣候、物產 第一節 序論 雖然對位於美國以南的這片廣大土地定義分歧 ,但傳統而言,拉丁美洲是指從美、墨邊界的格蘭得河(El Río Grande)以南,一直到南美洲南端的合恩角(Cabo Horno)為止,全長1萬多公里的大陸和沿海島嶼,本文也採取這種看法。不過有很多人不同意這種看法,其理由是雖然有人認為「拉丁」這個名詞是因為他們所講的語言是屬拉丁語系,並且這裡的人大部分都信仰羅馬天主教。但事實上這裡有很多人並不講拉丁語系的語言,像牙買加是屬英語系國家。而且,這裡有很多移民是來自於世界各地,例如有非洲人、德國人、華人、日本人等等,他們所說的並不是拉丁語系的語言,相反的,在北美洲反而有很多是屬於拉丁語系的(如法國人、義大利人、波多黎各人等)。此外,這裡有很多的原住民講印地安話。同時,也有人認為把美洲畫分為北美洲和拉丁美洲是不合理的,因為美國的西南部和墨西哥,無論是在地形上或經濟上都有著極密切的關係。 整個拉丁美洲可分為4個部分:北美洲的墨西哥、中美洲、加勒比海的西印度群島及南美洲。目前在拉丁美洲地區共有33個獨立國家。其中講西班牙語的國家在北美洲有墨西哥(México);在中美洲有瓜地馬拉(Guatemala)、宏都拉斯(Honduras)、薩爾瓦多(El Salvador)、尼加拉瓜(Nicaragua)、哥斯大黎加(Costa Rica)、巴拿馬(Panamá)等6國;在加勒比海有古巴(Cuba)及多明尼加共和國(República Dominicana);在南美洲有委內瑞拉(Venezuela)、哥倫比亞(Colombia)、厄瓜多 (Ecuador)、秘魯(Perú)、玻利維亞(Bolivia)、智利(Chile)、巴拉圭(Paraguay)、烏拉圭(Uruguay)及阿根廷(Argentina)等9國。屬於葡語及法語系的分別是巴西(Brasil)及海地(Haití);英語系等國家有位於中美洲的貝里斯以及其他位於加勒比海的牙買加、蘇利南、聖文森等諸國。此外,還包括散布在加勒比海及南美洲東北部等屬於英、美、法、荷等國的10多處殖民地。 綜觀上述,拉丁美洲地區仍以講西班牙語的國家最多,這個地區也是中華民國邦交國最多的地區,其中西語系有7國,包括中美洲5國、多明尼加及巴拉圭。 拉丁美洲位於北緯32°和南緯56°間,面積2,000多萬平方公里,占全球陸地面積13.8%。除北面以格蘭得河與美國接壤外,其他都被太平洋及大西洋所環繞。拉丁美洲大部分位於熱帶或亞熱帶地區,但其南端一直延伸到南緯55°。在熱帶地區高原氣候涼爽宜人,是人口主要分布地區。本區環境複雜,交通困難,使得區域整合倍加困難。 拉丁美洲面積廣大,但因地理位置特殊,不受外界影響,可以使其自成一獨立區域。墨西哥、巴西和智利,彼此之間雖然有很多不同,但比任何一個非洲或亞洲間的國家更為親密,則是無可爭辯之事實。此區內有95%的人講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且大部分的人信仰羅馬天主教。很顯然地,本區早期文化,曾經是建立於很不相同的印第安人和黑人的傳統之上,而且他們曾致力於將此種很不相同之文化熔於一爐,而且成效顯著。 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由於航空事業發達,航運費用便宜,因此各國家間往來頻繁,國際間會議次數增多,觀光旅客也與日俱增,因此增進拉丁美洲人居民彼此間之友誼與諒解,也產生了利害與共的觀念。此外,拉丁美洲各國間,加強彼此經濟合作,共同開發資源,希望達成區域整合以抵制美國的經濟侵略,並減少對世界工業強國的依賴。 雖然我們一再強調拉丁美洲自成一個單元,但是在本書裡我們仍不厭其煩的把拉丁美洲各國間,在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不同之處予以特別說明。由於幅員廣大,拉丁美洲區內各種氣候,各種植物和各種農作物無不俱備,因此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仍有許多不同之處。區內國家,面積大小不一,經濟發展也不一致,即使在一國之內,城鄉對比強烈。此外,拉丁美洲居民來自世界各地,他們有不同的性格,在文化上也各有其獨特性。 拉丁美洲除了巴西的東北部較靠近非洲和歐洲外,大部分地區,由於隔著一大片海洋,因此與世界各地的關係就比較疏遠,也因此拉丁美洲從未捲入世界事務的漩渦,一直到古巴問題發生,它才開始與世界其他地區發生直接的接觸。由於地利的關係,從19世紀末起,美國勢力進入拉丁美洲乃是極自然的發展。在戰略和政治上,美國在20世紀對鄰近的墨西哥等拉丁美洲國家,比對南美洲國家更為關切。 目前拉丁美洲人口總數約5億人,占世界總人口的7%。而且各國人口差異極大,其中以巴西、墨西哥、哥倫比亞、阿根廷分居前四名,約占本區總人口的三分之二。另外,在人口迅速成長中,人口年輕化,即小孩所占的比率很大,因此可雇用的勞工極少。 整體而言,拉丁美洲人口平均密度不高,但不可忽略此區人口有大量集中於城市的現象,即人口分布嚴重失衡。大致來說,沿海地區人口密度高,內地人口密度低。人口成長率大約2.5%,即每年約增加800萬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成長快速的地區之一。 拉丁美洲人口分布大致受下列三種因素的影響:第一,自然環境的影響。我們知道拉丁美洲資源非常分散,所以人口也非常分散。第二,人為因素的影響。第三,由農業經濟轉向非農業經濟。這點對研究拉丁美洲人口分布,是不可忽視的。因為從事非農業的活動,可以使人口從各地向都市湧進。 拉丁美洲居民可區分為四種:印第安土著、白人、黑人及混血種人,其中印歐混血的麥斯提索人比例最多。此外還有一定數量的華僑、日本人和印度人等。這些人種在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分布不盡相同。 總之,拉丁美洲國家貧富差距大,且以生產及出口初級產品為主,其價格易受國際市場波動,影響國內總體經濟發展。再者,拉丁美洲幅員遼闊,陸地交通困難,人口、資源分散,這些因素值得關注。
第二節 地理位置、地形結構與氣候 一、地理位置 拉丁美洲包括北美洲的墨西哥、中美洲和南美洲大陸及加勒比地區。它東瀕大西洋,與非洲大陸最近距離約2,494.4公里,西臨太平洋,南隔德雷克海峽與南極洲相望,北界是墨西哥與美國界河格蘭德河。 從地理位置看,拉丁美洲的範圍東起南美洲大陸的最東端、巴西東北部的布朗庫角(西經34°46'),西至太平洋沿岸墨西哥和美國交界處(西經117°09');北起墨西哥和美國交界處的格蘭德河(北緯32°42'),南至南美洲大陸最南端的火地島最南部的合恩角 (南緯55°59')。換言之,拉丁美洲陸地從北緯32°左右到南緯55°左右,跨越南北兩個半球,但大部分位於南半球。除烏拉圭外,大部分國家位於南北回歸線之間。 拉丁美洲地區南北全長1萬1,000公里,總面積逾2,070萬平方公里,約占世界陸地面積的13.8%,其中南美洲面積(包括附近島嶼)約為1,797萬平方公里。拉丁美洲地區大陸海岸線長4萬5,000公里,多為與山脈走向一致的侵蝕海岸。太平洋沿岸,特別是南緯10°∼33°之間的海岸,是典型的上升斷層海岸,陡崖逼臨深海,幾乎不存在過渡性的沿海平原和岸外大陸棚架,深達6,000公尺以上的秘魯海溝和智利海溝離海岸很近,有的地方甚至不到100公里。 哥倫比亞和厄瓜多的太平洋沿岸,由於受到海水侵蝕,海岸線比較曲折,形成較大的海灣,其中厄瓜多的瓜亞基爾灣是南美洲太平洋沿岸最大的海灣。智利南部海岸屬峽灣型,海岸曲折,島嶼羅列。墨西哥和中美洲的太平洋沿岸火山眾多,沿海平原比較狹窄。墨西哥東海岸與美國南部海岸形成墨西哥灣,這一帶的沿海平原一直延伸至猶加敦半島,一般寬度為100∼500公里,最寬達800公里。 南美洲大陸北部加勒比海沿岸的西段,南北走向的山脈與海岸垂直,海水侵入山間縱谷,形成內陸海灣,如達連灣、委內瑞拉灣等。整個大西洋沿岸,除巴西東海岸和布朗庫斯角向北延伸的海岸外,基本上是下沉海岸,岸外有較寬的大陸棚架,特別是亞馬遜河口向西北延伸的一段海岸和南緯30°∼40°段的大西洋沿岸,是平直低淺海岸。 此外,拉丁美洲大陸半島較少,主要有墨西哥猶加敦半島(18萬平方公里),墨西哥北部的加利福尼亞半島(14.3萬平方公里)、南美洲北部的瓜希拉半島(1.4萬平方公里)和智利南部的泰陶半島(península Taitao),1萬平方公里。 拉丁美洲地區島嶼較多,島嶼面積約39萬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加勒比海北部、東部和南美洲大陸南端的沿海地區。加勒比地區島嶼由大安地列斯群島、小安地列斯群島和巴哈馬群島組成,其中最大的古巴島位於大安地列斯群島,北距美國佛羅里達半島僅180公里,面積約11萬平方公里。南美洲大陸南端沿海島嶼主要有隔麥哲倫海峽與大陸相望的火地島和位於南大西洋和南極洲之間水域的馬爾維納斯群島(福克蘭群島),後者西距阿根廷本土500多公里,為阿根廷與英國目前有主權爭議的島嶼。 此外,在亞馬遜河入海口處有世界最大的河水沖積形成的馬拉若島,面積近5萬平方公里。如距巴西本土1,100公里的特林達島和馬丁——瓦斯島,和900公里處的聖佩德羅——聖保羅岩等。在太平洋上,有距智利海岸3,700公里的復活節島。距大陸600公里的胡安•費爾南德斯群島,其中的馬斯地島是美洲最古老的陸地之一,因據傳是《魯賓遜漂流記》故事的發生地而久負盛名。此外,在距厄瓜多爾海岸900公里的赤道線下有加拉巴戈群島,那裡多種複雜的氣候條件、起伏多變的地形地貌,形成獨特多樣的生態環境和物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