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史蒂芬•霍金的《大設計》之精采回應,請務必同時看看這兩方的論點。」 —《道金斯的幻覺》作者阿立斯特•麥格拉思(Alister McGrath)
「將神放逐當然是相當狂妄的主張。……有這麼多的疑點,我們當然要霍金拿出證據來證明他的說法。他的論點是否真的禁得起嚴格的審視?我想我們有權力知道。」 知名科學家史蒂芬•霍金所著的《大設計》為「新無神論」陣營注入一強心針,成為論戰中的最新利器,這本書聲稱宇宙乃是由物理定律而不是神所創造出來的。牛津大學的數學家也是《上帝的送葬者》(God’s Undertaker)一書的作者約翰•倫諾克斯,對此迅速而坦率的回應,仔細檢視霍金的推論邏輯。
倫諾克斯以生動而淺顯的文字,帶領我們檢視霍金的主要論點,並以最新的科學和哲學方法和理論的明確解釋顯示出霍金非但未能推翻造物主的存在,實際上還讓神的存在變得更有說服力。
|
※書籍推薦人 中央研究院 地球科學研究所 研究員 汪中和 臺灣大學數學系教授 林太家 新店召會長老 歐陽家立
|
※推薦文 科學與信仰 在人類存在的時空裡,沒有一個問題,比「是否有上帝?」更重要。然而,自古以來,科學與信仰這個課題,就不斷困擾許多人,也是許多爭議的焦點。英國著名科學家霍金及曼羅迪諾合著的近作「大設計」,又為這個古老的辯論吹出新的號角。 本書作者,也是牛津的數學家倫諾克斯,在這本簡潔有力的小書裡,用生動淺明的文辭,詳細引導讀者檢視「大設計」一書論點的邏輯與缺失。倫諾克斯的結論清楚指出,霍金及曼羅迪諾提出的學理不但沒有否定上帝,反倒讓上帝的存在的可能性更大。更重要的,對上帝的信仰其實是超越科學的領域,並且牢固地建立在億萬人的生命經驗與見證裡。 對從事科學的我而言,科學主要是認識上帝創造的宇宙以及其間的自然規律,並且把認識宇宙所累積的知識用來促進人類社會的福祉。例如,經過幾個世紀的努力,我們如今了解地球是一個生態運作非常精細的能量平衡系統,藉由組成非常獨特的大氣層,以及完整的生物及地球化學循環系統(如碳、氮、氧、硫、水),維持地球表面的溫度在狹窄的範圍內變動,使得人類及萬物得以滋長,生生不息。 然而,科學研究只是去認識早已經存在的規律及現象,並且往往需要從事精細的實驗工作,以反覆驗證比對;可是自然界很多現象已經完成,再也不會重複。例如宇宙的起源、原始大氣及海洋的演進,這些問題已經超越實驗可以驗證的範圍。此外,實驗科學所探討的對象,必須要有一定的物理單位(長度、重量、強度、頻率等)去定義,才可以準確地量度它們的變化量。這些基本的條件要素,形成了科學先天的侷限性。 不僅如此,科學上的認識與經驗,隨著知識不斷的累積,總是在不斷地發展與修正;過去認為正確的觀念,會被隨後的發現所推翻。以前人類不了解火山、地震、海嘯等可怕的自然現象為何發生,產生許多的誤解與穿鑿附會。如今,藉著板塊學說的興起,我們才知道它們主要是地殼板塊相互作用下的產物。因此,科學的認識永遠不會絕對化,也不會完美;科學的進展只能使我們更加接近真理的認識。 很有趣的是,科學不斷進步,我們的知識累積的越多,愈顯得人類在浩瀚宇宙中的渺小,也體會萬物運作的精巧與奇妙,讓從事科學工作的人不得不發出無比的讚嘆與敬佩。科學持續的演進,反而使得科學家更加謙卑;也讓科學家深刻體會出,若沒有一個極其智慧的設計,我們的宇宙不可能如此運作。所以,科學研究的結果,根本無法排除上帝的存在。 這是出科學入信仰的主觀經歷,也是我自己人生最重要的選擇!
中央研究院 地球科學研究所 研究員 汪中和
|
約翰•倫諾克斯(John C. Lennox) 具有人文學碩士、博士、哲學博士與科學碩士等學位,目前是牛津大學的數學教授,以及格林坦普頓學院的數學和科學哲學研究員,曾和理查•道金斯及克里斯朵夫•希欽斯辯論,在世界各地的許多大學授課。
|
※譯者簡介
王惟芬 譯
台大動物系,倫敦大學帝國理工學院科技醫療史碩士。曾經謀生處:中研院動物所與生物多樣性中心、葉子咖啡店、總統府、台大海洋所與醫學院。譯著有《氣候變遷地圖》、《鐵馬革命》、《HOME:地球降溫手冊》、《時間的故事》、《普魯斯特與烏賊》、《左手、右手:探討不對稱的起源》、《蝴蝶、斑馬與胚胎》、《抗生素的迷思》等十餘本書。另曾參與環境資訊電子報、台灣生物多樣性資訊網與世界百大入侵種資料庫等編譯。
Email:[email protected]。
|
前言 第一章 基本問題 第二章 是神還是自然律? 第三章 是神還是多元宇宙? 第四章 到底是誰的設計? 第五章 科學與理性 結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