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特殊學生的社會技能很難顯著地提升?」這個問題其實可分為幾個面向來思考: 第一是教學時數的限制,社交技能本來就相當仰賴大量且持續時間一點一點地修正、磨練,但是特殊教育資源有限的情況下,足夠的教學時數是很大的挑戰。 第二是教學的內容,因為每學期能夠上社交技能的課程時數有限,老師通常會挑選立即能促進特殊學生與普通學生互動的課程,例如:「如何聊天」,而同理心相關的課程則較少有機會被提及。另外,不成文的社交規則在日常生活中多如牛毛,老師或許也不知道該如何有系統地針對學生的需求擷取生活中的素材來編製課程。 第三是生活中的社交學習相當仰賴家長的協助與支持,但是家長可能沒有覺知到學生的問題在哪裡以及如何與其子女討論、解釋。 因此,作者考量台灣的社會文化,蒐集日常生活中高頻率出現的不成文社交規則,並且參考多年輔導自閉症與亞斯伯格症學生的經驗,擷取出他們在各個生活層面的需求,以強調「他人或自我感受」的方式設計了10個單元,內容淺顯、生活化,除了可供教師教學、適合家長帶孩子們討論,國小高年級以上的學生亦可自行閱讀。
|
※書籍推薦人 專業推薦【依姓氏筆劃排序】 國立中山大學企管系教授 李清潭 星星兒社福基金會董事長 林美淑 宇寧身心診所醫師 吳佑佑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退休教授 張正芬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自閉症基金會執行長 劉增榮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暨高雄醫學大學醫學院精神科教授 楊品珍
|
劉萌容
學歷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
經歷 美國紐約市特教教師
現職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副教授
|
一、飲食男女 二、衣的藝術 三、有巢?有嘲? 四、有「禮」行遍天下 五、休閒與生活 六、我的學校生活 七、常見禮儀通則 八、跨出交友的第一步 九、男女翹翹板 十、你該懂的話中有話
|
|